原標題:“奧運正名”遞交聯署,臺灣當局要自辦“亞太青年運動會”
【文/觀察者網于寶辰】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3日報道,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在9月3日遞出了第二階段的聯署計52萬6688人,有望成案進入臺灣今年的“九合一”投票。
然而島內輿論擔心,繼續推動此舉會讓臺灣運動員被奧運會和亞運會拒之門外。
另外,臺中市長林佳龍在9月2日表示,在東亞青年運動會因“正名公投”而遭取消的情況下,臺當局要在2019年自辦“亞太青年運動會”。
“正名公投”運動分子將聯署書遞交給“中選會”(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臺灣目前的“公投法”規定,“公投案”需要最近一次領導人選舉選民總數的1.5%聯署,才能成案進入投票階段。2016年選舉中總選民人數是18,782,991人,現在遞交的“奧運正名公投”聯署數量已經大大超過了要求的28萬1744人。
由于此前民進黨高層表示,不會阻止公投案的流程,“奧運正名公投”很有希望成案進入年底的“九合一”投票當中。如果能夠獲得四分之一以上的有效贊成票,并且贊成票多于反對票,“正名”案即告通過。
對于此次“公投”的前景,公投主導者、臺灣前田徑運動員紀政相當樂觀,她表示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還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出賽。并且鼓勵“公投”支持者說,臺灣地區曾經有以“福爾摩沙”(1960)和“臺灣”(1964、1968)名義出賽奧運會的歷史。國際奧委會有206個成員,其中必然會有支持“正名”的支持者,所以還是要繼續加油。
“正名運動”帶頭人,前田徑運動員紀政(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然而臺灣體育界人士對《聯合新聞網》指出,即便公投通過,“正名”的目標也幾乎不可能實現。更名需要由中華臺北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提請。可是國際奧委會已經在今年5月份明確表示不核準改名要求,仍將維持1981年《洛桑協議》中規定的“Chinese Taibei”。再次提出相同要求,依然很難得到核準。
更名的目的很難達到,而最壞結果恐怕是欲當“中華臺北”也不得。體育界人士同時指出,中華臺北奧委會過去被國際奧委會停權12年之久,也曾被亞運會拒之門外20年時間。如果繼續強推動更名,國際奧委會可能再次將中華臺北停權,臺灣運動員也很可能無法參加下屆杭州亞運會。結果是讓臺灣運動員失去在國際賽場上競技的機會。對發展體育運動極為不利。
紀政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上奪取銅牌時,大會在組織和公報中都稱之為“臺灣”代表隊。但那是因為中國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抗議。臺灣地區的奧委會無法管理和代表整個中國的體育活動,不應使用“中國”名義
對于“正名公投”的危險性,此前早有預警:東亞奧協于今年7月14日表示,“正名公投”挑戰奧運模式,原定于2019年8月在臺中舉行的東亞青年運動會面臨嚴重的政治風險和政治干擾,故而取消。
國臺辦發言人就此表示,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政治私利,罔顧臺灣運動員、體育界以及廣大臺灣同胞的利益,不顧我們的一再提醒,執意縱容放任所謂“正名公投”對“奧運模式”發起挑釁。對東亞奧協決定取消臺中市東亞青年運動會,民進黨當局和推動所謂“公投”的“臺獨”勢力難逃其咎。混淆視聽、轉移視線是無濟于事的,他們要對自己的言行承擔全部責任。
臺當局欲自辦“亞太青年運動會”
如果臺灣當局真的因為更名而遭到國際賽事排斥該怎么辦?被取消東亞青運主辦權的臺中市已經開始做了榜樣——那就是自辦運動會,而且還要辦個名頭更大的。
雖然東亞青運已經取消,臺中市長林佳龍還是在9月2日如期參加了東亞青運雕塑廣場的揭幕儀式。在儀式上他表示,經過與臺灣“總統府”、行政機構和相關專家討論,明年將會在臺中自辦首屆“亞太青年運動會”。此舉可使正在建設中的運動場館不至于浪費,原本要參加東亞青運的運動員也有機會出場。
東亞青運雕塑廣場揭幕儀式(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臺灣自己辦“亞太青年運動會”能不能辦好?林家龍充滿信心地表示,東亞青運是奧委會體系中的賽事,定位是東亞地區,參加國家范圍較小,“亞太青運”將放眼整個亞洲與太平洋地區,參加的選手和隊伍會更多,相信全世界愛好運動的都會支持,有信心辦好大賽。
臺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則帶來了蔡英文的力挺。張景森表示,蔡英文指示要綜合政治,經濟,社會跟文化實力,證明臺中有能力辦好國際賽事,臺灣當局將全力支持“亞太青年運動會”,不論經費、人力還是“外交”全部動員。
此前據臺灣媒體報道稱,7月24日東亞奧協取消2019年東亞青運之后,臺中市和中華臺北奧委會曾申請恢復主辦權,不過遭到拒絕。既然已經投入“亞太青運”籌備,似乎也可以證實臺中市已經徹底放棄了恢復2019東亞青運的努力。隨著“正名公投”的不斷推進,臺獨勢力在體育上的價值觀似乎正與“外交”逐漸趨同:越是被“斷交”,越是參加不了國際比賽,就越說明有地位有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