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洲之角的東非半島一路向南直抵南非好望角,是一條綿延數千公里的西印度洋海岸線。歷史上,中國航海家鄭和率船隊7次下西洋,曾多次抵達現在的東非沿岸,播下了中非友誼與合作的種子。
近年來,非洲國家積極對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為當地經濟增長帶來新的亮點和能量,也講述著一個個中非人民共同逐夢、攜手合作的精彩故事。
攜手發展,筑夢未來。中非人民攜手逐夢的精彩故事,僅是中國方案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的一個縮影。“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相關建設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積累成果。從蒙內鐵路、中老鐵路到雅萬高鐵,條條圓夢路直抵人心;從巴基斯坦薩希瓦爾燃煤電站到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處處能源光點亮世界……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還與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相結合,與非盟等區域發展規劃相對接,既釋放了中國的發展活力,又產生了“1+1>2”的效果。
有國外學者曾將這一倡議比作“中國特色的水墨畫卷”。或許,很多看慣油畫的西方人開始不太領會中國水墨的留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便學會了欣賞其格局和意蘊。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一帶一路”更沒有盡頭。如今,這一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的倡議正向全世界敞開懷抱——地處中美洲的巴拿馬去年6月同中國建交后,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訂“一帶一路”建設備忘錄的拉美國家。
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最新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在跨越數字鴻溝、教育減貧、醫療合作等方面釋放越來越多的紅利,讓更多民眾分享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蛋糕”,為當地發展注入加速度。這幅由中國起筆、橫跨大洲的“一帶一路”畫卷,正變得越來越清晰、生動而豐富。
源頭既清,波瀾自闊。如今,“一帶一路”建設日益成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動力,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和積極參與,為破解全球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貢獻了東方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實踐證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
“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去年,我國領導人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提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階段,為推動更高水平的國際合作作出宏偉規劃。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踐行合作共贏理念,推動建設全球伙伴關系網絡,著力構建開放、創新、聯動型世界經濟……以“普惠”“共贏”為內核的中國理念和方案,已經激起世人對全球化的新期待。
世界冀厚望,大國有擔當。
“我們將繼續敞開大門搞建設,繼續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繼續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開辟新空間。”在今年7月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習主席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不僅改變了中國,也影響著世界。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所作出的中國貢獻,充分印證了“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的樸素道理。
未來,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贏得國際社會高度贊譽。隨著經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國進一步從“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從“制造大國”變為“智造大國”,也將進一步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在進口貿易、金融市場開放等諸多領域為世界帶來更多新紅利。
執大象,天下往。秉持互利共贏的理念,中國加速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必能為世界發展與繁榮提供更加強勁的新動能。我們深信,全世界廣大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定能抓住機遇,共贏前行……
作者:魏詩媛
單位:成都市樹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