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蘇聯軍隊裝備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以后,原本已經非常強大的紅色鐵流具備了伴隨防空力量,這樣先進裝甲車輛讓美國人立刻感覺喘不過來氣,于是開始有針對性的研制自行高炮。
當時,美國剛剛研制成功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將“謝里登”的發動機改到車體前部右側,后部裝上M163“火神”20mm六管加特林炮,配上對空搜索雷達,就能變成美國版的“石勒喀河”。
不過,從四向圖可以看出這種樣車并沒有完整的炮膛,頂部還是敞開的。而且雷達系統非常簡單,其真正的作戰性能還存在著疑問。
而另一種設計更加務實,直接照搬了“謝里登”底盤,采用完整的雙人炮塔,完全滿足當時打“核戰爭”的要求。武器依舊是M163加特林高炮,這個設計看起來更靠譜。
不過,M163的射程只有1600米,射速卻高達4500~6000發/分鐘,加上車內空間有限,備彈量導致的火力持續性存在很大問題。
能同時對地面和空中目標進行打擊的火力支援戰車,是上世紀60年代非常流行的研制方向。這款防空車輛配備兩門M242“大毒蛇”25mm機炮,總射速達到520~570發/分鐘,備彈1500發。這種機炮的彈道性能比20mm“火神”更好,而且穿甲能力非常出色。然而在測試中卻表現不佳。
因為這種“大毒蛇”機炮是美國陸軍未來步兵戰車計劃的一部分,并沒有合適的對空火控系統,所以炮手只能依靠簡單的光學瞄準鏡來追蹤空中目標。當時武裝直升機已經裝備了反坦克導彈,在機炮射程之外就能夠摧毀這種自行高炮。
美國人顯然對M163“火神”的密集火力念念不忘,于是開始在底盤問題上動腦筋。研制了一種8×8輕型輪式底盤。這種底盤采用液氣懸掛,能夠調整底盤離地高度,以及各輪胎的位置。
最終,20mm“火神”輪式自行高炮(VWG)終于誕生。1983~1984年樣車交付美國陸軍第9步兵師進行測試。
這種輕量化自行高炮很快得到美軍的積極回應,幾乎可以適應各種地形,最高速度可達72千米/小時。但該車備彈數量只有2550發,其中待發彈僅有550發,無法滿足實戰需要。因此這種自行高炮也是無果而終。
在各種嘗試之后,1974年美國陸軍決定研制一款真正配備雷達系統師屬自行高射炮,并制定了“師屬防空系統(DIVADS)”計劃。最后美國福特宇航公司中標,研制型號為XM247,綽號“約克中士”。然而因為種種原因,“約克中士”并沒有真正裝備美軍,卻花費了18億美元,創造世界自行高炮研制費用和銷售價格的最高紀錄。
其實在“約克中士”之前,美軍有一個獲得先進自行高炮的絕佳機會。這就是MBT-70主戰坦克的研制項目中,一個分支計劃。配備兩門萊茵金屬30mm機炮的自行高炮計劃,這個設計完美解決了底盤的問題。要知道十年后才開始研制“約克中士”還是使用的M48坦克的底盤。
該自行高炮的布局非常合理,已經非常接近后來聯邦德國研制“獵豹”自行高炮。
1968年,德國甚至將這種炮塔安裝到豹1主戰坦克底盤上進行測試。不過,這種30×170mm高炮彈道性能比厄利空35mm高炮要遜色,最終并沒有裝備。德國在此樣車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配備厄利空35mm高炮,最終研制出“獵豹”自行高炮。而美國陸軍至今也沒有合適的自行高炮來充當地面裝甲集團的“保護傘”,但美軍另辟蹊徑,通過加強空軍力量來奪取絕對制空權,來保護地面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