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視財經評論丨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對這類企業影響大,如何應對?
近期,工業領域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引發廣泛關注。進入8月,廢鋼市場開啟“漲價模式”,廣東、浙江等地的廢鋼價格較年初上漲了近兩成;化纖原料暴漲下游紡織品被迫提價;有十多個省市都出現水泥企業宣布漲價。
原材料漲價,原因有哪些?影響有多大?如何應對?9月4日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調研員李燕和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做客《央視財經評論》演播室,深度解析。
原材料漲價原因有哪些?
背景鏈接:
2017年全國共消耗廢鋼1.48億噸,同比增加5781萬噸,增幅64.2%。廢鋼開啟漲價模式之后,部分鋼廠甚至主動提價購買廢鋼。
李燕:供需結構變化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調研員李燕:從供給側角度來看,一些環保不達標、低端落后的產能被淘汰了,而短期需求又大致穩定,可以說是供需結構發生變化,導致原材料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上漲。在高質量發展要求倒逼機制下,達標的高質量產能可能一時間難以滿足現在的需求,而相對低端的企業也有技術改造以達到環保質量要求的過程。所以價格的上漲主要是供求態勢短期的變化。
劉戈:環保約束是廢鋼漲價主因之一
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煉廢鋼在鋼鐵行業里面屬于短流程煉鋼,相對長流程煉鋼從鐵礦石開始,到高爐煉鐵,再到平爐煉鋼,它能把前面的很大一部分流程節省掉,這樣鐵礦石不用了,煤炭減少了,二氧化碳、固體廢料大幅減少。對于有一些企業來講,在面臨環保約束的時候,用廢鋼鐵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很多企業很有積極性。這也是近年來廢鋼價格上漲的最主要一個原因。
原材料漲價影響有多大?
李燕:價格上漲加速下游企業業績分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調研員李燕: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下游企業,比如裝備、家電等這些行業的價格上漲有一個傳導機制,也會加劇下游企業在業績上的兩極分化。比較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可以把上游的價格成本再繼續傳導,向終端傳導,或通過自己在產品設計、質量等方面的創新優勢來抵消成本上漲的影響,但是對于更多依靠低成本,或者說粗放型企業來講,沖擊和挑戰就會更大一些。
原材料漲價如何應對?
李燕:在更高質量上實現供需平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調研員李燕:實際上目前推動的淘汰落后產能、環保約束,都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市場自動的優勝劣汰機制。目前使用的各種手段,是為了加速這種結構調整。在這一輪結構調整過程中,包括鋼鐵、建材等行業在內,未來都會有一些優勢企業脫穎而出,而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企業,可能就要更多考慮轉型或是技術改造來幫助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劉戈:經濟轉型會重置產業格局和價格體系
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從橫向來說,企業如果在同行里面,率先在管理或技術上進行提升,就會在經濟轉型當中占據先機;縱向來說,從產業鏈上講也是如此,在產業鏈上的每一個行業里,誰更早進行轉型升級,誰就會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占據更主動的位置。比如現在很多產業鏈條上,都是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賺錢最多,但隨著產業升級,以后可能技術密度最高的地方,就會變成利潤最高的環節。
李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在降成本上持續發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調研員李燕:降成本需要從兩個層面來看,首先還要是提高自身資源利用的效率,包括管理效率的提升,通過創新技術手段來降成本;另外,包括能源資源的成本、物流的成本、企業融資的成本,則需要在政策方面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