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楠迎來亞運大考,他只給中國男籃兩個烙印:無私和血性
李楠的球員生涯,經歷過三次亞運會,兩次冠軍,一次亞軍。唯一的一次決賽輸球,是歷史著名的2002年釜山亞運會不敵韓國,經歷那段著名的黑色30秒。
現在,他要以教練的身份,再一次出征亞運會。
這是一次證明紅隊實力的機會,也是李楠這一年多執教以來自我證明的機會。
證明什么?
“證明我自己,執教一年多,你得有成長有提高,對不對?”
7月30日,昆山國際男籃錦標賽最后一場,男籃紅隊對陣安哥拉隊。
在這之前,紅隊連續戰勝了塞爾維亞和烏克蘭,這是他們三天以來的第三場比賽,隊員們身心俱疲。
安哥拉是中國男籃熱身賽的常客。對于李楠來說,對這個老朋友的風格非常了解。雖然對手這一次并未盡遣主力,同樣是以年輕人為主鍛煉隊伍,但他們的特點沒有變。
“我們比較害怕這種球隊,猛打猛沖,不講理,臂展長,給你上動作,我擔心被他們沖垮。”
已經獲得連勝的李楠已經感覺到了球隊的自信心在提升,球員的心氣很高。在亞運會之前的這個節骨眼上,想要從戰術上讓隊員提高多少已經不現實,更多的還是心態的調整。雖然只是一場熱身賽而已,但李楠不想輕易的輸掉,他需要讓隊伍保持住這種贏球的心態。
賽前,他給隊員們做了充分的動員,生怕年輕的小伙子們在思想上失控,最終導致崩盤。這一口氣如果沒頂住,接下來很有可能是推到一塊多米諾骨牌。大戰在即,任何細節上都不容有失。
好在,比賽場面非常理想,結果沒有意外,李楠也松了一口氣。
“紅隊沒有核心,給隊員充分競爭空間”
這三場昆山的熱身賽中,李楠在不斷的嘗試和變換陣容,以尋找最合適的組合搭配。但有一套固定的陣容是他非常看重的,每次開場以及打關鍵時間段的時候,都會這套陣容上場。
這5個人分別是王哲林、阿不都沙拉木、劉志軒、趙繼偉和方碩。在沒有小丁和周琦的情況下,這成為李楠最為倚重的一套人馬。未來,當兩個內外線球星歸位之后,是不是還是會以這套人馬為框架作為主打?
對于這種猜測,李楠不置可否。他對于自己在亞運會上的用人保持著一定的神秘感,不到最后一刻,他不會掀開底牌。
“我們還在磨合,還在尋找最佳的組合。其實這個夏天我們打的比賽不多,到現在為止打了6場的公開賽,5場教學比賽,給我選擇的時間并不多。通過這個比賽我也在考察誰能夠幫助隊伍,尤其是困難時刻誰能夠站出來。”
現在紅隊能出場的球員陣容中,除了內線的王哲林之外,你幾乎無法分別在其他位置上的絕對主力是誰。這正是李楠給這支球隊中每一個人灌輸的競爭理念。
在任何一個位置上都沒有鐵打的核心,任何一個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只要你能證明給我看,不管是在比賽中還是在訓練中。表現足夠好,你就有機會上場。
“我是在給隊員充分的競爭空間,我也希望看到在每個位置上的互相比較,當然這個要是良性的。我一直在跟隊員說,比賽中不要等,不要靠,做好你自己。三場比賽,四場比賽,甚至是亞運會,保持很高的水準,那你水平就提高了,未來你就是核心了。”
李楠所踐行的,也正是當初姚明大膽改革,開啟了雙國家隊制的初衷。給更多的年輕人舞臺,讓更多的新鮮血液進入到國家隊,參與到競爭中來,在這種機制之下,為中國籃球培養更多的后備人才。
所以在比賽中,只要有機會,他會給所有沒有傷病在身球員上場的機會,包括那些暫時沒有進入到亞運會名單中的球員。不到最后一刻,李楠心中永遠給那些愿意去拼,肯為國家隊付出的球員留一個位置。現在的公開的大名單并不會最終的陣容。
“現在的報名名單不是最終名單,我還是可以再選,在某一兩人上,還會有變化,這你們也能夠猜的到。”
當然了,無論陣容如何調整,有兩個人是絕對不會出局的。這就是李楠一直在等待的一對王炸:周琦和丁彥雨航。
“小丁和周琦融入問題,我特別擔心”
?從NBA夏聯中匆匆趕回來小丁和周琦是讓這支紅隊整體實力發生質變的關鍵人物,同時也是李楠最為憂心的兩個人。
周琦和小丁都是帶傷來到了國家隊,周琦是拉傷,小丁則是小丁是髕腱炎,兩人都沒有痊愈。為了保險起見,李楠沒有安排他們登場比賽。
第一場對陣塞爾維亞的時候,周琦和小丁姍姍來遲,第一節已經開打了時候他們倆才從球員通道口走出,坐在場邊的替補席上。
這兩位球星的出現引發了現場不小的騷動,靠近中國隊替補席的這邊看臺整場都有球迷在呼喊著周琦和丁彥雨航的名字,在這些追星的球迷眼里,看著他倆安靜的坐著,都要比場上比賽要精彩的多。
兩個球星的回歸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但這只能讓李楠吃一半的定心丸。傷勢如何,狀態能到幾成,這是定心丸的另一半。
目前紅隊陣容軟肋非常明顯,內線高度不夠,護框和籃板明顯不足,唯一的強點王哲林既得攻又得防,體能問題很大;鋒線上缺少一個強點,面對對手嚴密防守時候沒有絕對的突破強點。
小丁和周琦恰好是解決這些問題最佳答案。但是這答案的成色會不會傷病所累,誰都不知道。
離亞運會還有半個多月時間,小丁和周琦何時能比賽依然沒有具體的時間表。沒有充分的時間磨合是擺在李楠面前的又一個頭疼的問題。
“我特別擔心他們倆人融入問題。現在除了養傷之后,會加一些訓練,讓他們了解我們的配合。他們什么時候能回來,上場多久,這是我不能控制的。”
在昆山,李楠想盡辦法的幫助這兩位球星融入到現在球隊的戰術體系中去。跟他們講戰術,讓他們臨場觀看球隊的比賽,同時訓練中開小灶,根據他們的傷情恢復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
球隊常規訓練結束之后,李楠主動留下來陪著小丁和周琦一起加練。
從訓練中的情況來看,他們倆恢復都還不錯。周琦有在三分線外兩步連續命中5記三分的表現,小丁的外線接球定點投籃訓練中也經常連續投進七八個三分。
這些逐漸變好的信號也在給李楠注入一些信心。
這是紅隊最重要的兩張底牌,當在亞運會上翻開之時的狀態,也會決定著球隊最終的走勢。
“我想給紅隊打上無私和血性的烙印”
?一年多前,李楠競聘成功之后,他在挑選球員方面和杜鋒有著明顯的區別。被他納入麾下的球員大都非常年輕,很多甚至都沒有國家隊經歷。李楠的理念是,年輕的團隊會更有激情,更有可塑性。
他想在這支年輕的球隊身上,雕刻出自己的標簽。
每一個執教球隊教練都想給球隊灌輸自己的理念,一次執教就像是一次藝術創造,當作品出爐之時,一定是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和標簽;如果隊伍最終是個平淡無奇的流水線產品,那這無疑是一次失敗的執教。
之于李楠而言,他想給這支球隊打上的烙印很簡單,只有兩個詞:無私和血性。
”所有人打球首先要無私,要多傳一次球。另外希望隊員打的有血性,因為我是從軍隊出來的。每個隊員特點和性格不一樣,每個人理解不一樣,有的人理解血性是打架,有的人理解是不停地犯規。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我希望隊員能夠知道他在這支球隊的角色,知道什么時候干什么。”
明確角色,找準定位。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具體到每一個球員身上,其實很難。尤其是這樣一批極具個性的90后球員。每個人都想要去在這個舞臺上去表現自己,都想要好看的數據。
但比賽是有分工的,數據并不能展現一個運動員的全部,有時候一些臟活累活需要有人去干。怎么樣去調動球員的積極性,如何去激發每一個位置上球員的潛能,這是李楠成為主教練以來一直在鉆研的問題。
以往想要激發球員的斗志,讓他們在場上拼命,中國教練慣常做法就是做思想工作,開會,學習。但是時代在變,球員的思想也在變,老辦法不一定能解決新問題。
執教90后甚至是未來00后這一批球員,一定是得有一套更符合他們性格特點的方法。墨守成規,一定是事倍功半。
這些新的執教課題,前人沒有經驗可循,李楠作為教練中的小學生,同樣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我一直在看美國隊,他們從來沒有思想教育,但是到了場上,三個人去爭地板球,玩命往地上摔。我就琢磨不明白,他們的動力是哪來的呢?其實按理說,我們天天學習,天天做思想工作,該是他們更有動力,但是實際情況不是。”
“后來我明白,你逼著他們做和他內心想做,這是兩碼事。我現在在做的就是想,怎么去打動他們,怎么讓他們從內心自發想去做。我也是在摸索。以前我唯一教練經歷是在八一隊,那時候那一批隊員對我還是比較畏懼的。現在看來,到底哪種模式更合適帶隊,是中是西,我也在摸索。”
“我一直在給他們灌輸的是,你是成年人,你是國家隊球員,你知道什么時候該干什么。松可以松下去,緊也要緊的起來,這個度誰也不能很好的把握好,我一直在摸索。”
在生活中,給隊員足夠的寬松環境,在賽場上,以另外一套嚴格的標準去要求隊員。李楠在這一松一緊之間,找尋管理這幫年輕人的訣竅。
時間倒回到2017年的4月28日,籃協官宣新任雙國家隊教練,李楠迎來他教練生涯的一個重要時刻。從國家隊球員到助教再到國家隊主教練,時代給了李楠一個三級跳的機會,他也正在努力書寫這一段屬于他的國家隊歷史。
昆山國際男籃錦標賽結束,是他執教男籃的第458天,這是一個句點,接下來他將帶隊出征雅加達亞運會。
這是紅隊組隊以來的一次大考,同樣也是李楠的一次大考。
面對亞運會這張考卷,媒體和球迷都希望紅隊能夠交出滿分的答案。在亞洲范圍內,中國男籃大賽的目標有且只有一個,無需贅言。但李楠心里很清楚,想要得滿分,難度到底有多大。
大賽之前壓力是有,但他又不能將壓力一股腦都丟給隊員,讓隊員背上包袱。他還得開導球員,讓他們去放松心態的,帶著輕松的心情踏上與運會的征途。
“確實有壓力,球迷的口味比較高,大家對籃球關注度比較高,有一部分是真正關心,但還有一部分人心態比較浮躁。打好了,你就是NBA級了,打的不好了,就是這個毒瘤那個毒瘤。”
“我也跟隊員講,要客觀看待外界的評論,不能說他們說你不行,你就瘋了。那你可能就真的不行。我希望隊員能夠客觀看待這些外界的評論,把你自己做的最好,還是擔心你能控制的事情,不要去擔心那些你控制不了的東西。”
在此之前,李楠已經竭盡所能去克服這一路走來接踵而至的各種困難和磨難。從組隊以來,紅隊從來就沒有陣容齊整過,不斷的傷病給初次執掌國家的李楠制造各種考驗。磕磕絆絆之后,李楠和他的紅隊即將迎來他們的交卷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