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在线观看_又色又爽又黄的免费视频播放_一区中文字幕_日韩电影在线播放

今日焦點 焦點資訊 營銷之道 企業報道 淘寶運營 網站建設 軟件開發 400電話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焦點資訊 » 正文

音樂劇《貓》是怎么來的?聽聽原版導演怎么說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7-28  來源:新格網  作者:新格網  瀏覽次數:136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標題:音樂劇《貓》是怎么來的?聽聽原版導演怎么說問世于1981年的《貓》是當今世界最成功的音樂劇之

原標題:音樂劇《貓》是怎么來的?聽聽原版導演怎么說

問世于1981年的《貓》是當今世界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其幕后功臣除了作曲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導演特雷弗·納恩也出了不少力。
在執導《貓》之前,納恩早就譽滿英國,導過許多精妙的現代莎劇,然而他并沒有止步嚴肅戲劇,而是迎著爭議,走向了商業大戲。
來自倫敦西區的《貓》目前正在上海大劇院駐演。7月27日,納恩特來上海,與戲劇家王洛勇對話,共享了有關《貓》的珍貴“回憶”。這也是《貓》2003年首次在中國演出以來,納恩第一次來中國內地。

導演特雷弗·納恩

戲劇家王洛勇
現年78歲的納恩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求學劍橋期間,他就執導、創作和演出了34部作品。
24歲時,納恩受現代莎劇開創者、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藝術總監彼得·霍爾之邀,加入皇莎。4年后,他成了皇莎歷史上最年輕的藝術總監,也是皇莎歷史上在任時間(18年)最長的藝術總監。
憑借一部《麥克白》,納恩證明了自己在嚴肅戲劇上驚人的導演能力和藝術創造力,然而,他沒有止步嚴肅戲劇,而是迎著爭議,走向了商業大戲——1981年和英國音樂劇新秀韋伯合作《貓》,納恩成功完成了從話劇舞臺到音樂劇舞臺的轉型。
不過最開始,沒有人看好《貓》。
改編自T·S·艾略特的童話詩集,第一次以動物為主題,沒有明確故事線,兩人創作《貓》時,倫敦西區的投資人嗤之以鼻,覺得他們瘋了。
韋伯為《貓》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音樂,納恩則把艾略特詩里有關貓的零散故事串起來,讓每只貓都活了起來,劇中最著名的一曲《回憶》,亦有納恩填詞的功勞。
《貓》用它的成功把那些嘲笑者鞭打得體無完膚,給倫敦西區和百老匯注入了“強心劑”,更在全球刮起了《貓》的颶風。
《貓》是怎么來的?背后有哪些故事?我們聽聽納恩怎么說。

【對話】
王洛勇:《貓》最開始是沒有劇本的,沒有劇本的時候是怎么創作的?
納恩:我挺幸運的,我在上大學就讀過艾略特的詩,也讀過他為兒童創作的詩。他的詩既是為了兒童也是為了成人,同時是為了兩種人而寫的。最初,我們只有十首歌,來自艾略特的十首詩,后來發現一定要有故事,把它串聯起來。
王洛勇:所以音樂劇創作的重點還是故事、故事、故事,你們是怎么把這十首詩串聯起來的?
納恩:我首先看到的是一首詩,描寫了杰里克的一群貓,它們每年都會聚一次。大家都知道貓有九條命,我就想,它們每年聚在這里,是不是決定誰能獲得重生的機會?有部落,就一定有首領,必須是睿智的,就有了后來的“領袖貓”。有了首領,一定還有“犯罪貓”,那種試圖在貓群中篡位、有威脅性的角色。
我腦中還出現了這樣的畫面,所有貓都在喊:“我我我,快來選我。”這讓我想到了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歌舞線上》,我們的劇會是“貓版”《歌舞線上》。
這時發生了一件特別奇妙的事。我們開始排練的時候,艾略特的遺孀發現了一張紙,紙上有一首小詩,備注是:這首詩太悲傷了,不適合孩子,所以沒有放在詩集里面。這首詩只有八行,是關于“魅力貓”的。讀完后,我發現我們會有一個很好的故事,因為這只貓與所有的貓都不一樣。然而,艾略特詩集的經紀人要求,音樂劇里的每一個字都必須按照原文來,不能有自己創作的東西。我干脆用詩集中的短句,拼拼湊湊成了“魅力貓”的歌。韋伯為此創作了一首很棒的曲子,經紀人聽到歌后被說服了,說“好吧,你們可以把這首歌放在戲里面。”

王洛勇:創作時,藝術家一般在戲劇性、藝術性方面會有更高的追求,但你被限定在艾略特的詩里創作,如何平衡?
納恩:只有一條路。我們把演員召集在一起頭腦風暴,那時候的他們還沒有角色,沒有名字。大家就想貓是怎么思考的,害怕的時候、無聊的時候又是怎么行動的。演員們趴在地上自發地去做一些貓的動作,這些動作被編舞老師看到,編排后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舞蹈動作。
當每個人都把貓的習慣性動作學得差不多時,他們還要學會塑造不同貓的不同性格。我給每位舞蹈演員每人三個詞,比如,緊張的、過度張狂的、害怕的。24只貓,每只貓都有不同的詞,演員再根據這些詞去構想自己的表演。很快,每只貓之間的關系逐漸顯現出來:有的貓是朋友,有的貓是敵人,有的貓是一起長大的,等等。
在這些基礎上,故事漸漸成型了。比如,有的貓討厭“魅力貓”,會讓自己的小貓遠離它。“搖滾貓”魅力四射,每只母貓都為它瘋狂。“犯罪貓”在詩中被形容為是一只神出鬼沒的,像蛇一樣的貓,是貓群中的破壞者。它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它迷戀母貓狄麗特,每次出現在聚會上就想抓狄麗特,而“英雄貓”和狄麗特之間是情侶關系。一定要有一場“貓斗”才有意思。
王洛勇:劇中每只貓的舞種都不一樣,你是怎么決定不同貓的舞種的?
納恩:在艾略特的詩里,杰里克有一場貓的舞會。當時,我們有一個非常優秀的編舞,他有非常豐富的編舞經歷,會讓每只貓都有獨屬于自己的舞蹈。
“搖滾貓”是以“貓王”的形象為基礎塑造的,它十分叛逆,如果有小貓學它的動作,它就會換一個動作,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魔術貓”有一場獨舞,這支舞一定要非常魔幻,讓人眼前一亮。“保姆貓”很容易犯困,白天懶著不動,晚上就換了一個樣子,它會抓老鼠,不吃,而是組織它們進行軍隊游行,我們就用了踢踏舞去表現,因為踢踏舞很有節奏感,能體現軍隊的感覺。
總的來說,《貓》上半場的舞蹈會比下半場多,下半場的敘事性更強一些。

王洛勇:英國演員朱迪·丹奇本來要演《貓》的,后來沒演成,我想知道這幕后的故事。
納恩:我和她在莎士比亞其他劇里也有合作,她是最棒的“麥克白夫人”。有一次,我向她描述了“保姆貓”,她同意來演。
她是非常優秀的演員,我想讓她表演兩個角色:一個是魅力貓,一個是保姆貓,她也排練了兩個角色。有一次在排練后喝咖啡,至聽啪的一聲,她撕裂了肌腱,直接被送去了醫院。很遺憾,她失去了表演機會,她自己當時也非常不開心。
我們不得不重新選演員,保姆貓有替補演員,但尋找魅力貓是非常困難的過程,我們后來找來了伊蓮·佩姬,是不幸也是幸運吧,一次意外給我們帶來了新演員。
王洛勇:《貓》演了這么多年,在不同時代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做這部劇,有什么不一樣嗎?
納恩:打破陳規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在《貓》里,我們會讓演員下臺和觀眾互動,觀眾會特別興奮,我想通過這種方式改變舞臺和觀眾之間的關系。在音樂劇《星光大道》里,我們還讓演員滑冰到觀眾席與之互動,這是我們在《貓》成功之后的又一次嘗試。
1970年代,音樂劇演員習慣把自己框定在一個角色里,比如,我是舞蹈演員,我是歌唱演員。但《貓》要求演員又要唱、又要跳,又要演,三者兼顧,不能把任何一項落下。
多年前我在澳洲試鏡《日落大道》,現場來了一個年輕小伙子,很緊張,但一開口我們就驚艷了,實在太棒了,跳舞也很棒。他的澳洲口音非常重,說要演一段《亨利五世》,一站起來,奇了,一點口音都沒有!我太驚訝了。面試結束,我問他叫什么名字,他說休·杰克曼,也就是“金剛狼”。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皖ICP備2021004516號-14
企業800網 · 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