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宅”在家里,他們用手機打發一天,他們沉迷于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可自拔。盡管這種“宅文化”一興起就頻頻遭到“與社會脫節”等各種指責,但“宅文化”的影響已經遍及全世界。那么“宅”是好還是壞?人們為什么喜歡宅?個推大數據以北、上、廣、深、杭五城的“宅一族”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了現代“宅一族”的生活。
年紀輕輕就很“宅”,一線城市深圳最“宅”
據個推大數據觀察,在“宅一族”中,男生占比57%,女生占比43%。“宅一族”的年齡段基本集中于18-34歲之間,或許是因為“宅一族”的大部隊人群多為大學生或剛步入職場的新人,亦或許是因為“不出門”能“省”下不少開支,從整體消費水平來看,“宅一族”的低消費水平占比高達57%。
一線大城市的繁華總會吸引很多人,然而在那里依然藏著不少“宅一族”。據個推大數據顯示,廣州、深圳、北京的“宅一族”占比均超過20%,上海的“宅一族”占比也接近20%,其中深圳的“宅一族”最多,占比達到24.3%,而杭州則以10.9%的占比排名最后。長期處于高壓生活中的人難免需要以適度的“宅”來減慢生活節奏,放松心情,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雖說“工作節奏快,生活消費高”也是常態,但整體生活壓力還是小于北、上、廣、深,這或許是造成這五城“宅一族”占比不同的原因之一。
刷個抖音補個劇,看個小說吃盤雞 “宅”在家里也很忙
據個推大數據顯示,一般周末或者小長假,普通人平均每天呆在家的時長為12小時左右,而“宅一族”平均每天呆在家的時長竟接近20個小時, “宅一族”平均每天比普通人在家多“宅”近8小時,那么他們“宅”在家都做什么呢?
首先來看睡眠,據個推大數據研究發現, “宅一族”在休息日的睡眠時長基本保持在8個半小時左右。進一步分析對比五一小長假期間,北、上、廣、深、杭五城“宅一族”的睡眠情況可發現,北京“宅一族”最愛睡,深圳“宅一族”睡的最少,北京“宅一族”平均每天比深圳“宅一族”多睡25分鐘。
除了睡覺,“宅一族”對看視頻、看小說、打游戲以及學習等都投入了不少時間。工作日“宅一族”對短視頻閱讀等類APP的使用時長占比為23%,五一小長假,這一指標則直接上升至57%,這也就是說“宅一族”在小長假期間對興趣類APP的使用投入了近14個小時,其中短視頻類APP的使用時長占比最高。不過,如果想用
“刷個抖音看個劇,翻本小說吃盤雞” 給“宅一族”打上“無所事事,不求上進”的標簽,一群“上進”的“宅一族”給你大寫的不服。
“宅”歸“宅” 從不放棄治療
據個推大數據顯示,在“宅一族”一天時間分配占比中,學習類APP的使用時長占比僅次于短視頻類APP位于第二。進一步觀察各類APP的平均使用時長可發現,相較于工作日而言,雖說短視頻、游戲、學習等類APP的平均使用時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學習類APP的平均使用時長由52分鐘增長到近3個小時,增長率達到212%,增幅最大。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健身”在“宅一族”的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據大數據顯示,“宅一族”平均在工作日使用健身類APP的時長會在半小時以上,小長假期間則會接近一小時。
此外,相比較工作日及小長假期間普通人使用學習類APP及健身類APP的活躍情況可發現,“宅一族”對這兩類APP的使用活躍度都更高。綜合各類數據的對比顯示, “宅一族”不僅喜歡視頻、小說、游戲等娛樂類APP,同時對學習類、健身類APP也有著極大的興趣。
“宅”一詞在誕生之初就備受爭議,“宅一族”更是被認為缺乏目標,難以實現自我價值。但通過個推大數據的研究分析可發現,“宅一族”并非如此,相反他們是雖然喜歡“家里宅”,但依舊是心念學習,喜歡健身,想要追求健康生活的“正能量”人群,所以 “宅”不過是緩解壓力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已。在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宅一族”的生活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