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條 | 中國在南太平洋只是后來者,西方為何如此緊張?
外媒報道稱,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和日本正步調一致地拉攏南太平洋國家。而為了獲得支持,“抑制中國影響力”成了他們最大的借口。另外,西方對中國在南太的影響力心態復雜,但目前為止應對策略仍然偏重競爭與牽制。
西方國家影響力流失導致焦慮上升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日前報道,澳大利亞上周披露其正計劃派遣外交官,以在南太島國圖瓦盧設立特派使節職位。英國也在4月宣布,將在瓦努阿圖、薩摩亞和湯加開設新的特派使節職位。此外,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上周還都宣布大幅增加對太平洋地區的援助。而來自日本的消息則顯示,“太平洋島國峰會”將于5月18日在日本福島召開,日本希望會議聯合宣言能夠寫明“印太戰略”的重要性,即希望推動太平洋國家認同“印太戰略”。在觀察人士看來,澳、英、新、日四個國家對南太島國發起外交攻勢,屬于抵擋中國在南太平洋影響力增長的最新行動。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截圖
新華社駐堪培拉首席記者徐海靜告訴參考消息網,澳大利亞、新西蘭同屬英聯邦成員,而4月中旬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剛剛在倫敦舉行,而后這幾個國家的行動就如此一致,很難說是一個巧合。不管怎樣,會議期間,澳大利亞的確呼吁其他國家增加對南太地區的重視,澳方為此是賣了一把力氣的。
分析西方國家近段時間強化對南太島國重視的變化時,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室主任郭春梅表示,某種程度上,中國在南太平洋存在的增加可能是一個催化劑。
郭春梅接受參考消息網采訪說,南太平洋傳統上被認為是西方的勢力范圍,二戰時這里一些島國還曾是太平洋戰場的重鎮,二戰結束后,作為美國勢力范圍的一部分,南太地區的管理基本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來幫助美國實現,因此后來會有南太島國是澳、新“后院”的說法。
▲圖瓦盧富納富提環礁(法新社)
郭春梅說,南太島國普遍體量較小,2000年之前很長時間都遠離人們視線,但近年來中國在這一地區逐步加強存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像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這些傳統勢力的神經。不過客觀來講,利益衍生到哪里,存在就會自然拓展到哪里,每個大國發展的過程都是這樣。中國畢竟實力在增長,經貿、人文都在走出去,因此在南太的存在增強也是自身發展到目前程度的一個必然現象。
近年來,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張口閉口要“警惕中國影響力”。媒體認為,西方國家焦慮感如此之強,折射了對中國發展壯大的心理不適應。他們想保住在“后院”的影響力但卻有心無力,為獲得國內支持必須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中國的出現正好給他們豎了個“靶子”。在這方面,中國其實有點無故“躺槍”的意味。
需客觀看待中國在南太地區的存在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國力提升,“中國影響力擴大”的說法也頻繁見諸西方媒體,似乎“中國影響力”無處不在,尤其是以前一些非熱門地區。那么真實情況如何?
還以南太平洋島國為例,郭春梅指出,南太國家對中國的意義主要在于經貿、人文往來,以及一部分政治因素。她說,目前民眾往來方面,赴南太旅游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經貿方面,南太漁業、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但自身開發能力存在一定欠缺,因此同中國能夠形成經濟互補,彼此往來形成互利共贏。而在政治方面,南太尚有臺灣的所謂“邦交國”,因此在這一地區增進接觸也是一種必然。
郭春梅認為,相比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近年在南太的存在盡管呈現增加,但畢竟還是屬于一個后來者,實際影響力跟西方國家還有差距,此外,我們在跟島國打交道的經驗上也還有欠缺。“中國在南太的經營還沒有到完全成熟的階段,仍處于成長過程中,所以,當前尚有問題存在這點必須得到客觀承認。”
在南太地區,一提到中國,就會提到“中國援助”。法國《世界報》網站日前援引洛伊研究所的數據指出,2006年到2016年間,中國在南太地區的援助金達17.8億美元。西方一直指責中國的援助并非無償,而是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但徐海靜表示,有澳大利亞專家已經指出,并非無償援助就優于貸款援助,很多時候受援國希望采取貸款方式,因為如此一來,項目運作過程中,受援國就會擁有很大的自主權,而不是援助國給什么,他們就得要什么。
▲中國援建瓦努阿圖的南太平洋體育場
事實上,由于南太國家自身體量小,財政收入低,在他們看來,中國援建的每一個項目都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項目。徐海靜說,中國援建可以由中國公司來做工程承包,無論企業運轉還是工人就業都能得到更多機會,還能帶動受援國產業工人技能成長,是一種“授人以漁”。
郭春梅說,下一步我們希望做的是優化中國在南太的存在,盡可能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推進與南太島國的關系,這不只是雙向關系,還希望盡可能跟熟悉當地國情、社情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做好合作。我們不希望南太形成零和競爭的局面,還是以合作共贏作為出發點。
熱文推薦
◆ 王炸!轟-20前傳,國產轟炸機一次看個夠
◆ 中興事件戲劇化轉折背后,中國大使的這三段話意味深長——
◆ 大變革前的技術競賽,美媒擔憂中國已經領先——
◆ 從觀察員變為“點歌人”,中國在這里的一舉一動都被“緊盯”
◆ 視頻來了!一分鐘看首艘國產航母離港全程
◆ 產量驚人!美媒:中國艦艇總量已比肩老牌海上大國
◆ 你喊啥我聽不清!韓對朝喊話喇叭牽出腐敗案——